<空門行腳>是春秋雜誌第二卷第二期(1.2.1965)的其中一篇文章. 是有關作者在1937年12月12日以後在南京遇到的個人經歷 (註:南京大屠殺不久便在這裡發生). 我多年前讀這文章時, 已被這故事的傳奇性所吸引, 並感受到抗日戰爭中的各種戰亂景象. 作者鈕先銘把他的故事分開十次在雜誌刊出. 他當時是負責守衛南京的一個營長. 故事開始于南京十一月底, 部份守軍第一次報告發現城南外有日軍活動跡象. 在十二月十二日鈕先銘接到團長接的命令, 要他帶領部份部隊撤退出南京. 當時日軍是在南京南面, 故他們只有向北面撤退, 北方是一條河. 他從明故宮經鼓樓行到北平路口, 再行到鐵道部和交通部大廈附近時. 國軍各類人等幾乎擁擠在馬路當中. 因為前面的停滯, 而後者又向前擁. 情況開始混亂, 在這個時間, 所有人都希望可以迅速離開這個地方. 當時他的部隊只有餘下三,五十人. 其餘的當然是在驚慌中 各自行動, 以期各自逃生, 而致失散. 于是他指定一軍官領導這群人. 自己帶領三人到江邊觀察. 途中見到有不少轎車的引擎仍然開動, 但車子裏面並無一人. 他感覺到在遠方開始有槍彈射到這裡的人群. 當他們四人返回原來聚集點時, 已經無法找到部隊中任何一人. 他們幾個在人群裏面經過一輪掙扎, 終於可以離開城門的範圍. 可是一出城便見到下關一帶一片火海. (待續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